这年头互联网上从来不缺新鲜事,但最近有个外卖骑手的故事让人鼻子发酸。
在广东中山街头,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特殊的身影——46岁的文景大姐穿着美团工服,说话不太利索,手脚也不太协调,可就是这么个"笨拙"的骑手,硬是创下了七年摔坏六辆电动车、送出七万多单的惊人记录,更让人佩服的是差评率只有0.05%。
美团公司知道这事后倒是挺大方,又是免除所有差评罚款,又是承包孩子学费,还送了辆新电动车。可网友们的反应却出人意料,评论区清一色都在夸刘强东。有人留言说:"要不是东哥当年掀桌子,谁会关注外卖小哥的社保?"更有人直言:"这得感谢京东给行业立规矩!"
这事儿得从三年前说起。2021年刘强东在京东内部发了封全员信,里面那句"如果靠克扣员工的五险一金挣钱,那是耻辱的",直接把快递行业的遮羞布扯了下来。当时京东每年给快递员交的社保公积金超60亿,平均每人每月要交3000多块。相比之下,美团财报显示2022年外包骑手相关支出627亿,但其中工伤保险支出仅6.9亿,平均每人每月才15块钱。
文景大姐的情况就特别典型。她每天要跑12小时,月收入勉强过万,可风吹日晒摔跟头都是家常便饭。去年夏天她中暑晕倒,医药费掏了半个月工资。现在美团给的奖励虽然暖心,但最关键的社保问题始终没提。有业内人士算过账,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,平台每月要多掏800多块,这对全国600万骑手来说确实是个天文数字。
不过话说回来,平台也有难处。去年美团配送服务收入700多亿,但净利润才50多亿。要是给所有骑手交社保,按每人每月800算,一年就得576亿,直接能把公司拖垮。这种两难境地就像外卖小哥手里的保温箱,左边装着用户的麻辣烫,右边放着平台的财务报表,哪边都撒不得手。
但老百姓心里有杆秤。北京师范大学去年发布的《新业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报告》显示,83.6%的外卖骑手最担心的不是差评罚款,而是生病受伤后的保障。文景大姐自己就说过,有次送餐被汽车剐蹭,对方司机逃逸,她躺在地上最怕的不是疼,是手机里不断响起的催单提示音。
这事让我想起京东物流的王师傅。去年他父亲重病住院,靠着公司交的医保报销了六成费用。他说:"平时总觉得交社保是白扣钱,真到用的时候才知道是救命钱。"现在京东物流的快递员五险一金覆盖率达到98%,这在物流行业确实少见。
不过也有专家指出,外卖平台和快递公司的用工模式不同。美团骑手多是第三方劳务派遣,按现行法律确实没有强制社保义务。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说得在理:"企业不能总拿法律当挡箭牌,社会责任不是说守法就行,得看有没有真心为劳动者着想。"
值得玩味的是,在文景事件发酵后,有网友扒出美团创始人王兴早年的采访。他说过"科技创新应该让生活更美好",可现在老百姓更关心的是骑手送餐时能不能多等个红绿灯,摔倒了有没有人管医药费。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,就像外卖APP上光鲜的菜品图和实际收到的餐食,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眼下外卖行业正处在十字路口。上海去年试点"骑手职业伤害保障",杭州也在探索新业态劳动者工伤保险,可这些政策落地时总像外卖箱里的冰可乐——看着凉快,真喝到嘴里早就不冰了。文景大姐收到的新电动车确实能跑得更快,但大伙更希望看到她能跑得更稳当、更安心。
说到底,企业做慈善当然值得点赞,但打工人们更需要的是堂堂正正的权利。就像网友说的:"我们不要锦上添花的奖励,只要雪中送炭的保障。"当外卖骑手们不用在"超时罚款"和"交通安全"之间玩命狂奔,当他们的社保账户不再是个空壳子,这样的企业才真正配得上"科技改变生活"的称号。
各位看官,您觉得平台该不该给外卖小哥交社保?要是涨了配送费您还愿意点外卖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。